美軍最怕的領域被反超:盡管早已甩開全球 卻依舊拼命升級
后臺-系統設置-擴展變量-手機廣告位-內容正文底部 |
在普通人的認知中,核動力航空母艦、宙斯盾驅逐艦以及F-22、F-35隱身戰機等美軍高科技武器裝備的完美代言人最為令人印象深刻。但也有一種觀點認為,相比以上這些航母巨艦和先進戰機,美軍那平時不顯山不露水,在關鍵時刻又可致勝于無形的電子戰技術似乎更具威懾力。而從歷次現代化局部戰爭中美軍的實際表現來看,他們對于復雜電磁條件下電子戰的運用能力,可以說已經到達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因此,電子戰技術這種在各種戰場為美國立下了汗馬功勞,且被美軍嚴重依賴的技術,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他們最懼怕被后來者反超的"禁臠"所在。而為了在中國等潛在挑戰者面前保證自身在這一技術領域的絕對領先地位,美軍除了繼續加大對適配于各種平臺的新一代電子戰系統的研發投入外,也將眼光放在了其大名鼎鼎的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的升級計劃上,一切只為繼續占據相關領域的技術制高點。
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報道,波音公司超級大黃蜂和咆哮者研發項目負責人詹.特博近期對外透露,今年早些時候美國海軍已經授予該公司首批啟動資金,用于對即將啟動的EA-18G"咆哮者"BLOCK2升級項目所需的各種技術進行研究。盡管這位負責人并沒有對這其中的技術細節進行更多的解釋,但他仍概述了包括軟件、硬件在內的幾項大致改進方向。報道援引他們的話稱,這些改進可以讓"咆哮者"更好的應對今后數十年的挑戰。
在那些公開的改進項目中,最為重要的當屬有著"電磁吸塵器"之稱的ALQ-218電子偵查吊艙的升級。作為"咆哮者"電子戰飛機各項子系統中擔當"眼耳鼻"的重要角色,ALQ-218吊艙主要用于雷達告警、電子情報搜集以及雷達等輻射源的定位,只有這樣才能讓接下來ALQ-99電子干擾吊艙的所釋放的電磁干擾達到有的放矢和事半功倍的效果??梢灶A見的是,針對ALQ-218電子偵察吊艙的升級,將使得"咆哮者"變得更加的耳聰目明。
看到這里,再結合前文中提到的讓"咆哮者"更好的應對今后數十年的挑戰一事,或許就已經有朋友想到了,美軍對其現役電子戰飛機的升級,其目標直指的就是我軍的各類殺手锏武器。畢竟,隨著近年來我國JY-27A等低頻反隱身雷達,與殲-20隱身戰機的機載低截獲概率火控雷達的大量交付使用,如何保證ALQ-218這類電子偵查吊艙對這一系列新體制雷達的電子情報收集能力,自然而然的也就成為了"咆哮者"電子戰飛機的升級重點。
而與電子偵察吊艙的升級相配合的,還有美國海軍新一代反輻射導彈AARGM-ER和NGJ系列干擾吊艙的研究。前者用于替代性能日漸老舊的AGM-88"哈姆",后者則是大名鼎鼎的ALQ-99干擾吊艙的換代產物。除此之外,美國海軍還有計劃在EA-18G"咆哮者"BLOCK2的升級項目中添加即將在"超級大黃蜂"BLOCK3上裝備的低阻保形油箱,用于提升這款電子戰飛機的作戰半徑和滯空能力,使其可以更好的配合航程有了極大增加的F-35C隱身艦載機。
自本世紀以來,我國也加大了對這一領域的重視和投入。隨著高新系列及殲-15D、殲-16D等專業電子戰飛機的裝備研發,中美兩軍之間的電子對抗能力,也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縮小。但總體而言,"咆哮者"的全方位升級依舊會對我軍現役各型先進武器,及其在復雜電磁甚至是強電磁干擾環境下作戰效能的發揮來帶新的挑戰。畢竟在電子戰相關領域,時間和經驗的積累是至關重要的,而這又是美軍最大的優勢所在。
因此,電子戰技術這種在各種戰場為美國立下了汗馬功勞,且被美軍嚴重依賴的技術,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他們最懼怕被后來者反超的"禁臠"所在。而為了在中國等潛在挑戰者面前保證自身在這一技術領域的絕對領先地位,美軍除了繼續加大對適配于各種平臺的新一代電子戰系統的研發投入外,也將眼光放在了其大名鼎鼎的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的升級計劃上,一切只為繼續占據相關領域的技術制高點。
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報道,波音公司超級大黃蜂和咆哮者研發項目負責人詹.特博近期對外透露,今年早些時候美國海軍已經授予該公司首批啟動資金,用于對即將啟動的EA-18G"咆哮者"BLOCK2升級項目所需的各種技術進行研究。盡管這位負責人并沒有對這其中的技術細節進行更多的解釋,但他仍概述了包括軟件、硬件在內的幾項大致改進方向。報道援引他們的話稱,這些改進可以讓"咆哮者"更好的應對今后數十年的挑戰。
在那些公開的改進項目中,最為重要的當屬有著"電磁吸塵器"之稱的ALQ-218電子偵查吊艙的升級。作為"咆哮者"電子戰飛機各項子系統中擔當"眼耳鼻"的重要角色,ALQ-218吊艙主要用于雷達告警、電子情報搜集以及雷達等輻射源的定位,只有這樣才能讓接下來ALQ-99電子干擾吊艙的所釋放的電磁干擾達到有的放矢和事半功倍的效果??梢灶A見的是,針對ALQ-218電子偵察吊艙的升級,將使得"咆哮者"變得更加的耳聰目明。
看到這里,再結合前文中提到的讓"咆哮者"更好的應對今后數十年的挑戰一事,或許就已經有朋友想到了,美軍對其現役電子戰飛機的升級,其目標直指的就是我軍的各類殺手锏武器。畢竟,隨著近年來我國JY-27A等低頻反隱身雷達,與殲-20隱身戰機的機載低截獲概率火控雷達的大量交付使用,如何保證ALQ-218這類電子偵查吊艙對這一系列新體制雷達的電子情報收集能力,自然而然的也就成為了"咆哮者"電子戰飛機的升級重點。
而與電子偵察吊艙的升級相配合的,還有美國海軍新一代反輻射導彈AARGM-ER和NGJ系列干擾吊艙的研究。前者用于替代性能日漸老舊的AGM-88"哈姆",后者則是大名鼎鼎的ALQ-99干擾吊艙的換代產物。除此之外,美國海軍還有計劃在EA-18G"咆哮者"BLOCK2的升級項目中添加即將在"超級大黃蜂"BLOCK3上裝備的低阻保形油箱,用于提升這款電子戰飛機的作戰半徑和滯空能力,使其可以更好的配合航程有了極大增加的F-35C隱身艦載機。
自本世紀以來,我國也加大了對這一領域的重視和投入。隨著高新系列及殲-15D、殲-16D等專業電子戰飛機的裝備研發,中美兩軍之間的電子對抗能力,也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縮小。但總體而言,"咆哮者"的全方位升級依舊會對我軍現役各型先進武器,及其在復雜電磁甚至是強電磁干擾環境下作戰效能的發揮來帶新的挑戰。畢竟在電子戰相關領域,時間和經驗的積累是至關重要的,而這又是美軍最大的優勢所在。
后臺-系統設置-擴展變量-手機廣告位-內容正文底部 |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本文地址:/js/2022-11-27/776.html